前言
本書特色
第1章 學習總體經濟學的工具及舞台設定
Unit01 總體經濟學摘要
1.政府介入巿場
2.經濟學的架構(個體與總體)
3.古典學派與凱因斯經濟學(凱因斯派)
4.賽伊法則與有效需求的原理
5.政府的財源(近期日本的案例)
6.政府活動的支出(近期日本的案例)
Unit02 總體經濟學的舞台設定
1.是誰在交易著什麼樣的商品?
2.總體經濟學的舞台(總體經濟模型)
Unit03 何謂國民所得?它是如何被計算出來的?
1.何謂國民所得?
2.三面等價原則
Unit04 計算經濟的溢出效應(漣漪效應)
1.無限等比級數之和
2.無限等比級數與溢出效應(漣漪效應)
第2章 總體經濟學的理論
Unit05 商品巿場分析(45度線分析)① 確認基本用語
1.所謂「邊際」的看法
2.流量與庫存
3.名目與實質
4.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5.90年代後半期開始的貿易變化
6.日元升值與日元貶值
7.是什麼導致日圓升值呢?
Unit06 商品巿場分析(45度線分析)② 國民所得是如何決定的呢?
1.消費函數(C)
2.儲蓄函數(S)
3.投資函數(I)
4.總需求( )與總供給( )
5.投資乘數
Unit07 商品巿場分析(45度線分析)③ 政府支出有多少的經濟效應呢?
1.政府支出(G)
2.稅金(T)
3.政府支出與減稅
4.均衡預算乘數
5.所得連鎖及乘數
Unit08 商品巿場分析(45度線分析)④ 為什麼日本以觀光立國為目標呢?
1.出口(X)與進口(M)
2.開放總體經濟、模型
3.損益兩平公式
Unit09 商品巿場分析(45度線分析)⑤ 達到充分就業!
1.總需求( )與總供給( )的圖表(僅有民間部門的案例)
2.通貨緊縮・缺口與通貨膨脹・缺口
3.總需求管理政策
Unit10 貨幣巿場分析① 現在的錢與未來的錢
1.利率(r)是什麼呢?
2.折現值
3.投資決策與折現值
Unit11 貨幣巿場分析② 為什麼要持有現金呢?
1.金錢的角色
2.貨幣的機能
3.持有金錢的根據? 貨幣需求( )的動機(1)
4.債券價格的計算 貨幣需求( )的動機(2)
Unit 12 貨幣巿場分析③ 金錢「顯著地」增加了!
1.經濟全體的金錢數量
2.信用創造的思維模式
Unit13 貨幣巿場分析④ 日本銀行也介入巿場!
1.日本銀行(日銀)的角色
2.貨幣政策
Unit14 IS-LM分析① IS曲線與LM曲線的導出
1.IS曲線的描繪方式
2.IS曲線的移動
3.財務政策與IS曲線的移動
4.LM曲線的描繪方式
5.LM曲線的移動
6.古典學派的貨幣巿場
Unit15 IS-LM分析② 排擠效應(Crowding out)
1.商品巿場、貨幣巿場同時均衡
2.古典學派提出的財政政策無效主張
3.凱因斯派的排擠效應
Unit16 勞動巿場分析 應該如何消除失業呢?
1.古典學派的勞動巿場思維模式
2.凱因斯派的勞動巿場思維模式
3.消除非自願性失業
Unit17 國民經濟計算 使用統計學上的指標來觀察經濟
1.國內概念與國民概念
2.固定資產折耗
3.由所得面著手
4.國民所得(NI)
5.由支出面著手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