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書特色
第1章 走在街上觀察個體經濟學
Unit 01 思考關於機會成本
1 思考最佳選擇
2 思考就讀大學的成本(機會成本)
3 機會成本與國際分工(比較優勢)
Unit 02 思考關於邊際成本
1 「1個」的成本(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
2 追加成本的特徵(成本曲線的形狀)
Unit 03 難以削減「人事成本」這類的固定費用!
1 平均成本與規模經濟
2 平均成本與多元化(範圍經濟)
Unit 04 價格是由誰決定的呢?
1 個體經濟學使用的工具
2 消費者與生產者(合理的行為)
3 巿場的力量與價格的決定(均衡價格)
Unit 05 為什麼政府的介入是必要的呢?
1 理想巿場的達成(剩餘分析)
2 獨占巿場的剩餘分析
Unit 06 什麼樣的原因使圖表變動呢?
1 需要曲線的移動(替代財與互補財)
2 供給曲線的移動
Unit 07 供給曲線也有各式各樣的型態
1 供給曲線的斜率
2 如何抑制價格變動(蔬菜工廠與價格)
Unit 08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需求曲線
1 需求的價格彈性
2 覺得即使貴也沒關係的人以高價出售、想買便宜價格的人以低價出售(價格差異戰略)
Unit 09 免費玩的遊戲,遊戲商不會錯過的初始利潤!
1 非價格差異化,而是採用產品差異化
2 熱銷商品遭到模仿(短期與長期)
Unit 10 網路電商開打置頂爭奪戰
1 「分分秒秒」的價格戰
2 以其他公司的行動決定自己公司的行動(追隨與靜觀)
第2章 學習經濟學的事前準備
Unit 11 圖表是學習經濟學最大的工具
1 取出圖表中的「斜率」,嘗試做出新的圖表
2 切線「斜率」
3 從原點起始的「斜率」
4 有制約條件下的案例
5 在經濟學問題中尋找單一值的模式
Unit 12 只要了解做法,微分超輕鬆
1 微分的計算方式
2 微分的計算範例
第3章 經濟理論
Unit 13 生產者如何決定利益最大化的生產量呢?
1 使用圖表來表示費用與收入
2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生產量
Unit 14 為何生產者總是致力於削減成本呢?
1 以圖表來表示平均成本(準備工具1)
2 關於平均成本的知識(準備工具2)
3 平均成本與面積的分析
4 損益兩平點的圖表
5 與固定成本之間的戰鬥
Unit 15 消費者如何決定效用最大的消費量?
1 預算約束(荷包當中=可用金額)
2 以圖表呈現滿足程度
3 無異曲線的斜率(邊際替代率)
4 決定最適當的消費量
Unit 16 政策負責人以什麼為基準來訂立政策呢?
1 個別需求曲線、巿場需求曲線的導出
2 巿場供給曲線
3 完全競爭巿場
Unit 17 獨占企業如何決定價格?
1 獨占企業的收入
2 獨占企業的利潤最大生產量
Unit 18 利用稅金的力量來解決環保問題!
1 公地悲劇
2 付費購物袋、付費垃圾袋
3 外部不經濟的內部化政策
Unit 19 若由國外輸入了便宜的進口商品?
1 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
2 實施關稅後的總剩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