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大師流淚
陳玉慧◎著
因為波特萊爾,而讀了愛倫坡;
因為榮格,來到了陽光旅館的窗前;
因為遇見布烈松,才明白凝視不是構圖,而是流動的生命;
因為聽見舒伯特,因為尼采;因為碧娜鮑許的咳嗽舞;
因為德惠街的那些夜晚,搖滾樂之神路瑞德飛進了青春……
這些,那些,大師們,
思想是多麼偉大,憂鬱是多麼正常,或者多麼瘋狂;
意志多麼堅強,命運多麼孤獨,情感又多麼軟弱;
他們的靈魂和陰影,讓人愛讓人驚嘆……
【搶先閱讀】
文學家席勒的三角戀情
她叫卡洛琳,已婚,有思想也有才華,琴藝精湛,年紀卅餘,而她則叫夏洛特,未婚,是卡洛琳的小妹,一個不懂世事的少女,她們兩人在一七八八年都同時愛上德國文學家席勒,這段三角戀情持續了將近二年的時光,一直到席勒決定娶夏洛特為止。
席勒是德國文學史上擲地有聲的名字,地位不亞歌德,或僅次於歌德。席勒年輕時因歌德霸佔文壇的注意,本來痛恨歌德,但與歌德結識後,逐漸從敵變成友,最後成為至交。席勒鼓勵歌德寫完《浮士德》,並協助歌德整理劇場,推出幾個由他撰寫的重要劇本演出,席勒比歌德年輕許多,但卻比歌德早死,四十六歲死於肺病,死後歌德甚為哀慟,後來要求把席勒的頭蓋骨置於自己的寫字桌上。
他們二人正是十八世紀末文風鼎盛的威瑪古典的靈魂。
席勒有個嚴格寡情的父親,從小也要他學法律和學醫,席勒照辦,但求學過程便對莎士比亞作品很感興趣,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十八歲寫出劇作「強盜」的第一幕,「強盜」在他廿三歲時於曼漢姆市首演,轟動一時,幾年後,法國政府還因作品的傑出,頒給他榮譽市民證。
「強盜」演出不久,席勒的肺病發作,而被迫放棄行醫,爾後席勒曾一度因非法旅行被關,之後他逃離曼漢姆,開始過起波希米亞的生活,結交一生的好友柯能等人,對方提供他旅費和一座莊園,讓他在那裡安心創作,在那幾年不但寫作有成,在柯能的陪伴下,也陸續認識許多藝文界的朋友,當然,戀情也從未斷過。
卅歲那年,他宣告親友他想結婚。就在這一年,他受藍斯斐一家邀訪(那時的貴族都喜歡邀請文人做客),認識了藍斯斐姊妹卡洛琳和夏洛特,藍斯斐家為席勒在城郊租了一棟舒適有風景的公寓,席勒每天都到藍家去做客吃飯聊天,席勒喜歡藍斯斐一家人,立刻愛上藍斯斐一雙姊妹,卡洛琳雍容華貴,氣質高雅,夏洛特青春無限,小鳥依人,席勒每天都會與這對姊妹固定約會,經常三人行,難捨難分。
幾年前經過威瑪,走進席勒當年婚後住的房子,在他寫作的房間裡,我曾打開抽屜想看是否那裡正藏著一只蘋果?歌德的徒弟和傳記作家艾克曼曾記錄過席勒寫作時會在抽屜藏一些蘋果,那蘋果腐爛的味道使他安心寫下去,我想他嗅覺靈敏,他喜歡聞不同的氣味。但那桌子裡已沒有蘋果了,倒是街上麵包店多賣著席勒愛吃的奶油捲。
藍斯斐姊妹在這三角關係中受了不少苦。尤其是姊姊已婚,婚姻並不幸福,她對席勒的文學與藝術十分傾心,兩人思想上又如此契合,使她更為激動,這點席勒也發現了,他給姊姊寫更多情書,妹妹夏洛特是一個仰慕大師的女孩,她願意為作家做出一切,甚至於死,但她不能與作家攀談,她只有聽的份,她也喜歡聽,但她無法再忍受姊姊在場。
夏洛特過了一年多的三角戀情生活,有一天覺得自己簡直要瘋了,她要求席勒做出選擇,她知道席勒比較愛姊姊,她一定會落空。席勒回信給她,「我是很愛她,但是妳沒發現,我也愛妳,我愛的正是妳與她的不同。」
席勒做了決定,沒有人能說這個決定的對錯,他選擇青春的夏洛特,從此夏洛特終生照顧席勒一直以來飽受折磨的身體,夏洛特為他生兒育女,並且做出一切讓作家安心寫作。
我只是不知道,那雍容華貴的卡洛琳後來的人生怎麼樣了。
摘自大田11月《遇見大師流淚》一書